首页 > 资讯速览 > 原料ABC > 化妆品常用促渗剂大汇总

化妆品常用促渗剂大汇总

透皮吸收的路径

学习促渗剂首先需要了解皮肤的透皮路径,透皮吸收的路径主要有两种方式:

1.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官(例如毛囊和汗腺等)

这条路径阻力低,但因为这些附属器官在皮肤表面分布少(只占皮肤总表面积的0.1%-1%),故不是透皮吸收的主要路径。

2.通过角质层(包括细胞内途径和细胞间途径)

·细胞内途径指穿过角质细胞;

·细胞间途径指穿过细胞间脂质。是活性成分透皮吸收的主要路径。因为角质细胞交错排列,故细胞间途径比较蜿蜒曲折,路径长度大约为细胞内途径的10倍。



化妆品常用促渗剂

一、化学促渗剂

1、乙醇

乙醇无毒且易挥发,可迅速透过皮肤,是很好的促渗剂。乙醇通过三个方面来加强活性物的渗透:1)作为溶媒,乙醇可增加活性物的溶解度;2)乙醇透过角质层的同时,改变了皮肤的特性,从而提高了活性物在角质层中的分配;3)乙醇可引起角质层脂类的减少,从而延长活性物的作用时间,可间接增加活性物的透皮量。

2、脂肪酸

脂肪酸类主要代表是油酸,它与皮肤中的脂肪酸有相似的结构,分子中存在的不饱和双键使其具有不对称的空间结构。当油酸分子插入角质层类脂的脂质双分子层疏水结构时,由于其不饱和疏水链的顺式结构,使双分子层扭转,形成细微的易于渗透的流动性通道,有效地影响了角质层脂质结构的有序排列,减少了扩散阻力。

3、脂肪醇

脂肪醇(或称烷醇)经常用作溶媒或载体,对活性物和其它促渗剂起到溶解和均匀混合作用,单独作为促渗剂,则效果不佳。在化妆品常见的多元醇有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山梨醇等,一般促渗浓度为1% ~10%。

4、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一般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与皮肤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可改变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结构(浓度超过临界胶团浓度时),移除角质蛋白和溶胀角质细胞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引起角质层脂质成分流动性的增加,分配进入脂质双分子层胆甾醇部分,其促渗效应是对皮肤的直接作用、活性物扩散性质、胶团形成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5、氮酮

氮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的经皮渗透促进剂,由弱极性长链烷炷或烯炷组成,毒性和皮肤的刺激性及药理活性均很低,是目前公认的较好促渗剂之一。

氮酮促进活性物透皮吸收的作用可能包括以下机制:

1)与脂质相互作用:溶解脂质后形成间隙或使该层细胞间脂质排列有序性下降,膜脂的流动性增加,导致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角质易于脱落,降低活性物在角质层和毛囊内根鞘扩散阻力,促进活性物经表皮细胞间隙和毛囊途径吸收。

2)与角质细胞内基质相互作用:进入角质层内的氮酮液化细胞内脂质使扩散阻力减少。

3)水化机制:氮酮增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使该层细胞(尤其是基底角质层的细胞)膨胀,活性物在该层形成储库,从而维持一定的活性物释放和作用时间,促进水溶性物质经水性通道渗透吸收。

6、吡咯酮类

吡咯酮类具有较广泛的促渗作用,吡咯酮类类对亲水性活性物的促渗作用要大于亲脂性药物。吡咯酮类的促滲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配进入角质层的速度和累积时间。在角质层内,吡咯酮类会产生 一个“蓄水池”的作用,“蓄水池”产生的压力可促使活性物从角质层持续不断地释放。

7、异山梨醇酐二甲醚

异山梨醇酐二甲醚(英文名DIMETHYL ISOSORBIDE,简称DMI),是一种化妆品溶剂/渗透促进剂,具有强大促渗透皮功能的同时也很温和,不刺激皮肤。这种无色至微黄透明液体,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中,也可以溶解在其它多元醇、酯中,具有在配方中使用非常方便的优势。DMI溶解力非常强,它通过溶解皮肤上的油脂来促进活性成分突破表皮屏障,渗透到表皮深处,它对多种活性成分来说,比如水杨酸、白藜芦醇、艾地苯、间苯二酚类美白剂等,都是非常良好的溶剂。促使活性物进入皮肤达到起效浓度,就是DMI的作用。

8、其他

用SC-葡聚糖进行共轭修饰的木瓜蛋白酶(papain)、包含葡萄吡喃糖基的促渗剂——二甲基硅醚烷基类(Glc-SiCs,其中碳链为辛基和癸基的促渗效果最好)、N-三甲基壳聚糖、壬代环戊双醚、6-氨基己酸衍生物(其中2e、2f的促渗效果最佳)等。

二、生物促渗剂-促渗肽

促渗肽是一类少于30 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能促进多肽、蛋白质、核酸、纳米粒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穿透细胞膜或皮肤,发挥生物学作用。因其生物相容性和促渗效果好,有选择性和特异性等优势,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透皮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① 肽链相对较短,大多由10 ~ 30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多含精氨酸和赖氨酸。② 具有水溶性,为阳离子和/或两亲性分子。③ 低摩尔浓度便能高效携带大量大分子穿过皮肤和体内外生物膜。

三、天然促渗剂

1、薄荷类

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由薄荷类植物中提取而成的芳香物,易溶于醇、油脂,其促渗机理是破坏角质层中细胞的脂质屏障及增加活性物从水溶性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其有效促渗浓度一般在 1%左右。

2、丁香类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含挥发油量约为 16%~19%,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丁香酚,丁香酚和氮酮协同使用能达到良好透皮吸收性。

3、肌醇

肌醇是从非转基因甜菜中提取出来,100%天然成分,是一种强效的渗透剂,肌醇参与人体中各种反应中介导细胞的信号传导,并进行渗透调节,改善皮肤层纤维细胞的代谢,维持角化细胞在高渗条件下的细胞大小/体积和水平衡。

4、桉叶油

桉叶油促透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桉油精,它是通过作用于皮肤类脂间质,使其结构排列紊乱或破坏,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药物的透皮吸收增加。桉叶油对活性物的促渗效果与浓度有关,随着浓度增加其对活性物的透皮量不断增加,在3%时达到最大值。

5、萜烯类

萜烯类物质包括香芹酮、麝香草酚、柠檬油精、蒲勒酮、杜香萜烯等具有很好的促渗作用。

其中香芹酮、麝香草酚、柠檬油精能够提高活性物在角质层的分配率,加速角质层脂质溢出,从而提高活性物的渗透率。

杜香萜烯其主要作用于角质层角蛋白,使角蛋白的构型发生改变而起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6、胡椒碱(四氢胡椒碱)

1819年,丹麦化学家从胡椒果实中分离出来胡椒碱,自此一直被应用于食品和医药中。四氢胡椒碱(TetraHydroPiperine,THP),是胡椒碱的加氢衍生物,具有协助促进所需有效成分在皮肤和组织中的渗透吸收的作用。和传统促渗剂相比,THP在全天然、量少高效和无刺激的优点尤为突出,因而在药品及化妆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四氢胡椒碱极少的添加量(0.01-0.1%)即能发挥高效促进皮肤对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功效。四氢胡椒碱的促渗机制:1)改善脂质双层的流动性,促进有效成分分子在脂质双层的扩散;2)增强细胞膜对有效成分的亲和能力。

理想促渗剂的特点

对皮肤无毒,无刺激,不致敏

起效迅速,活性可再生和持续时间可预期

促渗的同时防止体内成分的流失

从皮肤上移去时,皮肤的屏障功能能够快速完全恢复

与其他成分配伍性好、可兼溶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濯清源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